我國

我看我的祖國電影

兩年前,《戰狼 II》在國內聲勢浩大,熱熔了億萬中國人的心。阮歡受不了暴力血腥剌激,沒有被熱熔,只有我和朋友熱烈捧場,先在網上看《戰狼 I》,然後再進戲院為《戰狼 II》在香港的戰績多添兩票。事前我已經知道故事是以愛國情懷強勢打動人心,既然買了票入場,便放下批判,盡情觀影,讓它打動我,兼狠狠打斷了我 16 年來不買票入影院的紀錄。當晚我和朋友及其他觀眾,在座位不到一百的香港影院共同血脈沸騰了一個晚上。

去年我和歡到深圳看《流浪地球》,打破了歡 19 年沒買票進電影院的紀錄。

今年,我們去深圳看國產電影的次數節節上升,成為一個我們期待的節目。

等待<戰狼>開場前一刻

十多歲開始喜歡看電影,家人給的零用和打工賺回來的錢都拿出相當一部份去貢獻香港和荷里活電影工業。那些年,每當戲癮發作,便翻出報紙的戲院版仔細查看當前各院線上映的電影,曾經一天之內獨自走兩家影院,早上從新界趕到新蒲崗看平價早場,下午跑去尖佐區看另一場;如果想看的是熱門電影,更先要致電售票處,確認還有餘位才拔足出門。家中收藏了不少電影原聲CD、海報、偶像照片和電影雜誌,不過後來成長了,思想水平提升了,再守著大量電影消費品會覺得自己很幼稚;廿年前搬進梅窩後,緣份使然,學習種植、學習運用新媒體工作,加上頻密搬家的生活形態,這批年輕時曾經酷愛的精神支柱逐一被我丟進回收桶裡去,唯獨幾十張 1980 – 90 年代人手劃位的票尾至今依然保存,上面粗幼不一的油墨印刷字體、有深有淺的蠟筆跡很有生氣,捨不得丟。

和阮歡在梅窩的生活工作,娛樂方面可說是不假外求——毋須出城:窩中有大自然作伴、有拍片靈感/動力、還有運作錄映力量的協調溝通和藝術資助的行政工作圍繞著,單是剪接原始錄像就已經是我們最好的精神支撐和娛樂。我們和其他成員在工作室 DIY,把大牆壁塗白變成大屏幕、設置遮光簾、投影機,招呼前來觀看各類型影片的觀眾;也曾經創作過六集紀錄片系列,製成 DVD 送給朋友和村友。由於收入低,加上對電影水平的要求提高了,買票進影院變成相對奢侈的事情,我的腳毛也就從此絕跡影院,一絕 16 年。

工作室1

放映3
工作室放映活動

6 年前返回城裡住公屋,環境大大改變,視野也轉個一百八十度。某天阮歡執拾舊物,在舊書堆中發現一套她購於 1988 年的《斯諾文集》,隨手翻開書頁……沒想到這麼一翻,就連她自己的「本來面目」也給翻出來。斯諾(Edgar Snow)是 1920 年代在上海工作的美國記者,他在1936 年進入延安,親身了解被國民黨說成「土匪」但卻深得民心的中國共產黨是怎麼回事,並把他的經歷和見聞寫成《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歡在廣州成長,童年和少年時代課本、歌曲和電影都有關於紅軍的內容,她在中學時期已讀過《紅星照耀中國》,想不到步入中年之際,竟然由這本書帶她回歸她的歷史。斯諾的親身經歷,印證了紅軍是有血有肉的英雄,而不是官方為了教育小孩而虛構的刻板人物角色。

電影中周恩來在延安接見斯諾一幕

紅星照耀中國2

今年 8 月我們和朋友去深圳看了根據《紅星照耀中國》製作的電影,歡說基本沒有偏離原著。我覺得好看,有助我把之前零零星星聽過有關紅軍和中共各級領導在延安的事蹟串連起來。記得,斯諾拜見魯迅那一幕的第一個鏡頭,哇吔!嚇得禾吖……他老人家還在世 @@!?不知是否市場考慮,影片的英譯名改成 The Secret of China,但我們更喜歡 Red Star Over China。

《斯諾文集》成為歡和我重新接通中國大陸的橋樑,她看到有感之處便和我分享內容。隨後她一本接一本地閱讀新中國的歷史和人物事蹟,然後兩年前我們追看《人民的名義》時,劇中出現模仿革命樣板戲的劇情,我這個吸《IQ博士》、《足球小將》、《叮噹》、《飄零燕》和《星仔走天涯》奶水長大的港女,對樣板戲一字一音都毫無認識,但歡就可以隨口說出多部樣板戲的名字,她兒時看過 N 次樣板戲電影,部部耳熟能詳,劇情倒背如流。

<沙家浜>主角阿慶嫂

我在書上見過革命樣板戲的劇照,但從未想過要看,被歡牽起好奇心,便興致勃勃地一起在網上看了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紅燈記》和革命現代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的選段,才知道文革時期的電影原來如此有特色,曲藝精湛,佈景漂亮。當然,若以當代觀影眼光回看那個時代的影片,定覺得演員誇張的演技、肢體語言和化妝都很好笑(會大笑出聲的),但若仔細欣賞的話,會發現其實片子製作認真,傳遞出來的精神力量高漲,不是一般香港人片面取笑的材料,而是藝術價值相當可觀的作品。

看革命樣板戲之前,我們已經開始在網上找紅色電影看,當作補習中國歷史課;看過革命樣板戲之後,我們的「紅色電影歷史課」欲罷不能,一幕幕在家中電腦上映:抗日的《聶耳》、《太行山上》,國共關係的《西安事變》、《重慶會談》,解放戰爭的《大決戰》之<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律戰役>,新中國成立的《建國大業》,上海剛解放時經濟鬥爭的《風起雲湧》,抗美援朝的《上甘嶺》,兩彈一星的《橫空出世》等等。電影部部好看,有歡從旁助我導修新中國的政治歷史背景,我看的時候比較容易進入,不過能載入腦袋的資訊有限,記得的細節不多,僅有大概印象。儘管如此,每次需要力量,需要給自己打氣的時候,看紅色電影上歷史課,我們定會有收穫。以前,讀中史是為了考試升班,它是香港中學的必修科目,現在我已經脫離了學制,卻比以前更投入認識中史,這份動力源於我是個中國人,我想盡能力知多一點,新中國是如何從過往走到現在。

在上海淮海中路遇見聶耳

相比港產和歐美電影,國產電影在香港上映的比例少得很,早年我對國產電影認識不多,有興趣入場看的只有《秋菊打官司》和中港合拍的《秦俑》(咦,都是鞏俐做主角)。後來流行 VCD,舊式戲院紛紛被拆掉,去影碟店租借影碟成了我(和很多香港人)的全新觀影習慣。20 年前在港上映的《那山那人那狗》,很多人喜愛,我偏偏沒有在戲院看,是後來聽朋友介紹才補買它的 VCD,保存至今。前幾年在網上偶然發現國產電影《人在囧途》,歡和我倆囧頭對著 14 吋電腦屏幕看得嘻哈大笑。此後,甚少掏腰包買影碟的她居然買回來《落葉歸根》DVD,認識了中國有個一級演員趙本山,這光碟也一直保存至今。前年歡在網上找到《鋼的琴》,自己看完後介紹給我和朋友看,半年前我倆在深圳書城看到它的 DVD,即使歡已經在網上看了兩次,仍忍不住買回來以表支持。

原來國產電影可以這麼好看,好看得剌心入骨,好看得看完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今年去深圳看過的電影,印象特別深刻、深受感動的有下面幾部:

《音樂家》

北京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出品,講述冼星海人生最後五年在哈薩克斯坦的故事。冼星海是《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即使不曾細聽過這作品,也總會聽過《黄河大合唱》之名。

先說這部電影的缺點:觀看時覺得不流暢,有些段落轉接位忽然被抽離了時空,熟悉國際政治的朋友說大概是因為政治問題,某些內容用遷就的方法去迴避事實,令人感到段落與段落之間有罅隙。不清楚是資金缺乏還是技術疏忽,美術方面明顯有瑕疵,例如死傷士兵身上的血色調得很橘,不是紅的;還有在劇院後台一幕,一群臨時演員飾演戰爭避難者,當中有個孕婦,鏡頭快速移動中看到孕婦從床上坐起來時腹部的軟墊起角了,方形的「胎兒」@@

不過,如果想了解冼星海人生最後那幾年的日子怎麼過、音樂作品怎樣磨礪出來,這部片有看頭。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從延安到蘇聯為抗日影片配樂,由於莫斯科受到納粹德軍轟炸,他被疏散到阿拉木圖,身無分文,飢寒交迫,無處容身,流落街頭,偶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後者欣賞他的才華,把他接回家暫住,再安排他住在姐姐達娜什家,還為他找到了和音樂有關的工作,成為他的伯樂和摯友。戰爭中哈薩克斯坦人民處境艱苦,冼星海長期食不果腹,必須咬緊牙關過著艱苦不堪的生活,同時,他的創作熱情非常澎湃,靈感泉湧,將每粒音符完全溶入對祖國和妻子女兒的思念之情、對法西斯和日本侵略者的憤慨之情當中,藉歌曲激勵正處於水深火熱的中國和蘇聯人民。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不久,冼星海身患重病,逝世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醫院,終年 40歲,拜卡達莫夫偶然看到報紙消息,才知道原來當年從街頭收留回家的陌生人是中國的知名作曲家。

廣州「星海音樂廳」

有藝術天份的人生活未必艱苦,生活艱苦的人未必會潛心學習。冼星海有天份,生活也極度艱苦,在生命中最後的日子,他因為嚴重營養不良、長期處於嚴寒環境之下(零下60℃ 啊!),積勞成疾,體內的器官大多病重:肺結核、肝臟腫大、心臟病和腹膜炎,在醫院期間每天被抽出幾公升腹水,但他依然在病床上創作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一個人無論多熱愛音樂,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是難以產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克服病痛去創作的。

他艱苦奮鬥的人生令我感動,敬佩。

 

《古田軍號》

八一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等機構聯合出品,講述 1929 年古田會議前後,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鮮為人知又非常重要的事蹟。朱德和毛澤東二人毫不留情地吵架的情節段段精彩,吵架內容特別有質素,不是各持己見互相指罵、攻擊對方或是顯擺,他們基於對中國前途的共同關心,彼此之間無論有多大矛盾和衝突,吵架的結果對於整體或個人都有所提升,不傷感情。

女導演陳力,既是黨史軍事專家亦是軍人。片如其名,有力,有張力,文戲武戲皆讚,藝術性一流!影片由籌備到拍攝歷時八年。她說:拍一部《古田軍號》,能頂得上拍三部所謂商業片。

演毛澤東的演員王仁君,他出場半句鐘我都看不慣,不順眼,後來卻越看越覺吸引,他戲中有氣。

演劉安恭的靚仔胡兵,一個演了十多年青春片愛情片、連自己都演到煩的奶油小生(小鮮肉),他說自己在本片成功找到了演戲的真義,因為這部戲而獲得很大的成長,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

現年 27 歲的張一山,飾演時年 22 歲的年輕將領林彪。仍是那一句,形不似不緊要,神似,就能帶觀眾入戲。

小號手鄒先煜戲份不少。戲中他被人打傷嘴角後,傷勢隨著時間過去而膿腫、結痂、散瘀到漸漸痊癒的化妝細緻,比《音樂家》好(爆)。

看完戲搜尋網上資料,才知道此片的服裝、化妝和髮飾都用了荷里活高端技術,例如 3D 立體打印出來的頭髮(莫非是毛潤之的中間分界?( ̄∇ ̄));軍服為了有起毛球的質感,一遍又一遍地前後做舊 7 遍;手工製作的鞋,為要求更有效果,前後退回 3 次重做,反覆加工打磨。道具製作是我的老本行,視線很自然就被吸到這方面去了(╯▽╰)╭ 

《我和我的祖國》

上畫前在臉書看到的預告片只有任達華和惠英紅在<回歸>的片段,後來才知道本片由七個短片組成。<前夜>、<相遇>、<北京你好>、<護航>都好看、感動。

沒有<前夜>,哪會想到 1949 年開國大典前夕有一群人為了電動國旗柱而多番折騰,廢寢忘餐,黃渤爬到柱頂時,我雙腳立馬直冒汗。

任素汐在<相遇>的孖辮子妝扮很「1960年代」啊!她站在公車上對著一言不發的張譯一口氣說了長長一番話,並剛好在公車煞車前閉嘴,一鏡直落,不知道有沒有 NG?或 NG 了多少遍?張譯想脫口罩對她說話之際被車外遊行群眾打斷那一幕,他的眼神戲又是一絕!他的演技已經被網民公認為「口罩都遮不住的演技」啦。

然後,群眾在街上歡慶祖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張譯悲喜交集的表情,比流露興奮之情來得更合乎現實、恰到好處!

圖片來源:網絡

<北京你好>最初十多分鐘,我以為是一齣笑片,直到四川男孩對葛優說他爸是個農民工,在汶川地震中死去……(不劇透),戲院的空氣變得沉寂了,我感到在場的觀眾都和我一起眼熱了。

現在回想<護航>,腦中即時閃出飾演呂蕭然童年的小女孩從塔項一躍而下那個鏡頭,然後就是呂蕭然在空軍訓練時硬朗倔強那一句:「給我整個8!」牛爆!

<奪冠>風格很徐崢,小男孩扭盡六壬撐起天線給眾鄰居看電視的場面連場催笑。演冬冬的韩昊霖精靈聰明,是塊演戲好材料(原來他已經有過幾次拍電視劇及廣告的經驗)。<奪冠>和<相遇>的主人公都在個人與集體之間交戰並抉擇——集體(鄰里/國家)需要冬冬/高遠的付出(借出家中電視機、調校接收不良的天線/長年在荒野工作,不為人知也不為家人所知),冬冬/高遠這個人心懷集體,集體的好事(齊齊看國家隊比賽/研製原子彈)才能達成,而個人在這過程中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回歸>是七個短片中唯一一部由女導演執導的。抓著這段當年發生在中英政府之間的史實來說故事很有看頭,但是整體感覺平平,沒有驚喜。任達華飾演的角色年輕時被洪水沖來香港海岸,導演聰明地避過了因為恐共或各種政治民生問題而逃來香港的實情,也使影片缺乏了深度和立體感。

任達華獲救後在港落地生根,靠一門手藝養活自己,平平實實過日子,韶華逝去,有生之年遇上香港回歸,他與祖國切斷了幾十年的臍帶終於重新接合,「母子」血濃於水之情盡在不言中,一切都是這麼順理成章。回歸之夜任達華在家中天台淚奔的畫面感染力不足,與煽情只差一線,不過即使這樣,歡和我還是被這一幕擠出了點眼淚——香港被帝國霸權強奪割去一百五十多年,眼下又惡暴紛飛,可以不哭嗎?

陳凱歌是全片總導演。我不是陳導粉,但當看至由他執導的<白晝流星>,也不期然「瞪大眼睛」有所期待。故事進展到 1/3,沒什麼特別……進展到一半,知道它想說什麼了……全片看完,<白晝流星>這戲名在七個故事中最浪漫最有詩意但內容最沒說服力。看片後從一篇文章得悉陳凱歌的兒子在<白>中飾演弟弟,他想藉<白>為兒子的事業發展推一把,片中弟弟的角色性格比哥哥討好,沒哥哥那麼壞。唉,利用手中權力借機會推自己想推的人,在娛樂圈中絕不是新鮮事,不過,在國慶電影中這樣做就……嗯嗯……

 

《中國機長》

最初看宣傳海報時提不起興趣,不過有恐飛症的歡想看,我無所謂,便買票入場了。沒想到看完踏出影廳,心中竟然泛起一股衝動,想轉身入場再看一次!想再看一次袁泉飾演資深乘務員的演技——她氣質獨特,在面對危難時那份堅定和冷靜的情緒中,夾雜著絲絲恐懼出來的目光,尤為撼動!她在《音樂家》飾演胡軍老婆,那雙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一出現在銀幕,就給我一種難以言喻、不太討好的感覺,但是當她變身演繹乘務長,感覺就不同了,為什麼呢?同樣是那個人,那雙眼睛,怎麼卻傳遞出一種給力吸引的神韻?因為我較喜歡她在《中國機長》的角色設定囉~

不過,在客機穿入雷電雲團後與管制中心失聯那場戲,飾演帶班主任的黃志忠口叼耳機悲傷流淚的表情演得實在太過刻意,太兀突了。

相比荷里活式英雄片災難片,《中國機長》好看之處在於導演能拍出集體英雄而非個人英雄,事實上全體機組人員在這次事件中都是英雄。

回家搜尋這部電影的資料,真實人物劉傳健機長在這次航空事故大半年之後上電視節目分享感受,他謙卑的個性和專業操守令人敬佩不已。

如果你需要經常坐飛機,要看《中國機長》。如果你沒啥事都不會坐飛機,也看吧,會有別的得益。

電子熱感戲票不但沒有人手劃位票的人味,日子久了,遇熱遇光褪色超快,只能短暫留念。

 

編輯:阮歡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